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

诊疗范围


Group Introduction

疼痛是与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。它既是一种生理感觉,又是对该感觉的一种主观的情感反应。 当疼痛持续时间过长(一般为3个月)即成为慢性疼痛,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。疼痛的患病率极高,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,是目前美国医疗开支中花费最大的领域,每年超过6000亿美元。

  • 脊柱源性疼痛
  • 头面部疼痛
  • 骨关节疼痛
  • 神经病理性疼痛
  • 缺血性疼痛
  • 癌痛
  • 其他慢性疼痛疾病
  • 腰椎间盘突出症
  • 颈肩痛
  • 小关节综合征

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病变,是由于椎间盘的老化变性,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,而导致椎间盘内髓核组织突出并压迫周围神经,引起腰腿痛,主要表现为腰痛伴下肢放散痛。它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,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
颈肩痛十分常见,多表现为颈肩部的疼痛、麻木和针刺感,颈痛和肩痛可独立存在也可合并出现。常见原因包括颈椎间盘突出、颈椎小关节紊乱、骨质增生、骨或关节畸形、肿瘤、外伤、肌僵直、肌肉拉伤、肌腱炎和神经卡压,以及组织老化等。

小关节综合征是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,一般表现为突然扭伤导致的腰骶部疼痛,可伴或不伴下肢疼痛,一般不过膝盖以下,以腰部疼痛为主。屈曲体位可以缓解疼痛。

  • 紧张型头痛
  • 丛集性头痛
  • 枕神经痛
  • 三叉神经痛
  • 舌咽神经痛
  • 颈源性头痛
  • 偏头痛

紧张型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,多发生于青壮年,主要表现为双侧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性头痛,疼痛区域常为双侧的前额、颞侧和枕部,头痛呈钝痛,无搏动性。

丛集性头痛是一种严重的头痛,男性多见,主要表现为一侧眼眶、前额区域的发作性剧烈疼痛,可伴有流涕、颜面潮红、同侧眼睑下垂等表现,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,症状可以迅速消失,仍可继续原有活动。发病有明显季节性,春秋季多见,丛集性发作,发作持续数周乃至数月后缓解,缓解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。

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、枕小神经、枕下神经和第3枕神经痛的总称。广义的枕部是指四对枕神经的分布区,即顶结节以下,两侧耳根后,下倾角水平向后的连线间;狭义的枕部指的就是枕骨的鳞部。枕小神经是颈丛的分支,纯感觉,为第2、3颈神经的前支,感觉成分主干分布乳突区和枕外侧区的皮肤;枕下神经是第l颈神经的分支,主要是运动成分,也有少量感觉成分。

三叉神经痛是头面痛最常见原因,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刀割、烧灼或电击样疼痛,突发突止且疼痛剧烈,持续数秒或数分钟,偶有双侧发作。多位于下颌及颊部,前额受累相对较少。两次发作间期如同正常人。部分患者疼痛区域极其敏感,即使轻微触碰亦可诱发剧烈疼痛。通常将这些区域称为“扳机点”。扳机点多位于鼻翼旁、颊部及齿龈。患者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触碰这些区域,常常不敢咀嚼、言语、刷牙和有过多的面部表情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常被称为“天下第一痛”。

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部区域的阵发性剧痛。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很相似,亦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。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、咽喉、扁桃体、耳根部及下颌后部,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。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,通常在40岁以后发病。

颈源性头痛是一种来自颈部的牵涉痛,疼痛以单侧多见,或者两侧交替加重,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、枕、顶、颞和额部,以头部后方(耳后或枕后)明显,有的可涉及肩和上臂痛,并且可由颈部运动所诱发,往往伴有颈部压痛。

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,女性多见,主要表现为发作性中重度、搏动样头痛,多为偏侧,一般持续4~72小时,常有先兆,可伴有恶心、呕吐,各种光、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,大多数患者经休息或安静环境可缓解。

  • 关节炎性疼痛
  • 痛风
  • 肩周炎
  • 退行性骨关节病

关节炎性疼痛十分常见,是由于老年化过程而出现的磨损性关节变性。关节负重和活动时疼痛明显,休息后缓解,疼痛常与气候变化有关,可伴有关节僵硬、活动受限、膨大等。多为躯干和四肢大关节的慢性无菌性炎症,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、骶髂关节炎、髋关节炎等。

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(MSU)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,与嘌呤代谢紊乱和(或)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,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,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、痛风石形成、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、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,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。痛风常伴腹型肥胖、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。痛风多见于中年男性,女性仅占5%,主要是绝经后女性,痛风发生有年轻化趋势。

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活动疼痛和功能受限。疼痛范围逐渐随病程延长而扩大,程度逐渐加重伴肩关节活动受限。肩部有明显的压痛点,疼痛可向颈部和肘部放射。

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、退行性关节炎、老年性关节炎、肥大性关节炎,是一种退行性病变,系由于增龄、肥胖、劳损、创伤、关节先天性异常、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、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。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,好发于负重关节及活动量较多的关节(如,颈椎、腰椎、膝关节、髋关节等)。过度负重或使用这些关节,均可促进退行性变化的发生。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、压痛、僵硬、关节肿胀、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。

  •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
  •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
  •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

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,是一组以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周围神经病。运动神经症状较轻。它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糖尿病三联症,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
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(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, CRPS)比较罕见,主要表现为身体损伤或疾病引起的自发性疼痛,性质常为烧灼样、针刺样、刀割样、撕裂样、压榨样痛,常伴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。还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(患肢和健肢皮温、皮肤颜色和出汗不对称,早期可表现为发热、发红、水肿、出汗减少,随着病程的进展,可出现发冷、发紫、出汗增多)、营养障碍(毛发脱落、指甲肥厚或变脆、皮肤菲薄或增厚、骨质疏松)和运动障碍。

带状疱疹是俗称“缠腰龙”、“蛇丹”,最常见的区域是胸部皮节区域,表现为沿着神经条带状分布的疱疹以及严重的疼痛。患者在其皮疹消退以后,局部皮肤仍有疼痛不适,且持续1个月以上,称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,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受累区域阵发性或持续性的烧灼痛、刺痛、跳痛、刀割痛,以局部痛觉过敏最为明显。

  • 糖尿病足

糖尿病是常见病、多发病, 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, 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之最, 达到1.5亿之多。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, 指因糖尿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、下肢血管病变以及细菌感染所导致的足部疼痛、溃疡及坏疽等病变。据统计, 病程达10年的糖尿病患者, 有约40%会患有糖尿病足, 而糖尿病足往往最终会发展为被迫截肢, 在美国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到了所有非外伤截肢的50%以上。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, 而且治疗困难, 治疗周期长, 医疗费用高,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

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异常等问题导致周围神经水肿、自我修复变慢, 从而周围神经易出现慢性压迫并发生变性。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, 患者最初往往表现为疼痛和感觉障碍, 后期才会逐渐发展为溃疡并最终导致截肢。在症状出现的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,恢复正常的神经功能, 可以避免病情的发展以及溃疡和截肢的发生。

糖尿病足需要进行综合治疗, 包括内科综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。内科综合治疗是整个治疗的基础, 包括严格控制血糖与血压、调脂、抗感染、改善微循环、纠正低蛋白血症、消除水肿及影响预后的各种不良因素等。周围神经松解术可以解除周围神经慢性压迫, 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感觉障碍,恢复神经功能, 减少发生溃疡以及更严重并发症的几率。如果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还需要接受血管外科治疗。当糖尿病足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感染坏死, 威胁到性命时, 截肢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方法。

  • 癌症相关疼痛

癌性疼痛伴随着肿瘤的发生、发展以及治疗始终存在。可直接由肿瘤引起,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、骨膜、骨骼、脏器、脉管系统,以及肿瘤引起的局部坏死、溃疡、炎症等均可导致疼痛。 有些疼痛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,如肿瘤术后出现的疼痛,化疗和放疗后周围性神经炎、骨坏死、粘膜炎症、带状疱疹等。
 

  • 腰背手术后慢性疼痛

腰背手术后慢性疼痛(Failed Back Back Surgery Syndrome, FBSS)是指在腰背部手术后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背部、腰部或肢体的顽固性疼痛,疼痛较严重而顽固,药物治疗效果不好。FBSS的病因多而复杂,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,可能与手术操作、脊柱不稳、瘢痕形成等因素有关,即便手术顺利、适应症把握良好的患者,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会出现FBSS。随着脊柱手术的日渐普及,FBSS的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,约10%-40%的腰背手术患者术后会出现,已经日渐成为个人和社会负担巨大的疾病。

FBSS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、查体和辅助检查。治疗目的是针对产生背部手术后疼痛的不同原因(椎间盘源性、神经源性、椎管外软组织源性等)和发病机理,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或不同方法组合以达到抑制或消除炎症,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,清除坏死组织,加速组织修复的目的。

治疗方法包括药物、理疗、微创介入治疗、神经调控治疗和外科治疗,微创介入治疗可以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。一部分患者疼痛较为顽固而严重,并且原因不明,神经调控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疼痛症状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。

在线预约

Online booking

Copyright © 悟恫医生集团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160920号-1